1. <button id="3z649"><acronym id="3z649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<legend id="3z649"></legend>
      <th id="3z649"><pre id="3z649"></pre></th><dd id="3z649"></dd>
    2. <li id="3z649"><acronym id="3z649"></acronym></li>
      1. 首頁
      2. 第一看點

      遼寧本溪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—— 從“煤鐵之城”到“生態之城”

      美麗的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桓龍湖。 崔志雙攝(中經視覺)

      遼寧本溪是國家重要的鋼鐵、煤炭、水泥等原材料生產基地,被喻為“煤鐵之城”。近年來,本溪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按照“生態立市”的發展思路,以綠色產業為支撐,加快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,打造“綠色鋼都”,發展特色高效農林產業和全域旅游,成為一座讓人看不夠的美麗“生態之城”。

      初夏時節,放眼望去,“八山一水半分田,半分道路和莊園”的遼寧省本溪市,綠色盡染山川,城市與群山交錯,城中有山、山中有城,“生態之城”名副其實。

      從“煤鐵之城”到“天然氧吧”,從“衛星上看不見”到“讓人看不夠”——近年來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貫穿本溪發展全過程,本溪的工業、農業、旅游業三大支柱產業均實現“綠色”發展?!氨鞠獙⑷尕瀼匦掳l展理念,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,以綠色產業為支撐,加快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,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、經濟優勢、發展優勢?!北鞠形瘯浗×终f。

      加快產業轉型和綠色改造

      本溪是國家重要的鋼鐵、煤炭、水泥等原材料生產基地,被喻作“煤鐵之城”。上世紀80年代開始,130多家重點廠礦,80%以上集中在不足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區內,600多個大煙囪向天而立,粗放式的生產,讓黑色、黃色、灰色的“煙龍”在城市上空盤桓,環境與發展的矛盾突出。如何實現新興產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,成為本溪變革的核心課題。

      近年來,按照“生態立市”的發展思路,本溪市啟動青山、藍天、碧水三大保衛戰,采取節能減排、流域治理、礦山修復、控制城市揚塵、完善和提標改造各級污水處理廠等舉措,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向好。

      堅持生態優先,本溪大力調結構、優布局、強產業;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本溪大力發展生態工業,堅持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,改變大量消耗、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,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化改造,培育生態產業、環保產業,打造“綠色鋼都”和“北方藥谷”。

      有著110多年歷史的本鋼是我國知名的鋼鐵企業,近年來,這家企業先后淘汰落后煉鐵產能480萬噸、燒結產能820萬噸、煉焦產能80萬噸,實施發電廠高壓車間除塵改造、轉爐系統節能環保改造等一批節能減排及綜合利用項目。從2018年起,本鋼集團以綠色制造為代表的節能環保項目成為主攻點,能源二次利用、環保治理等16項技術改造項目陸續落地,本溪市的鋼鐵產業開始跨入“綠色時代”。如今,本鋼集團擁有2300毫米帶鋼熱軋機組和4747立方米煉鐵高爐,兩套冷軋、四套熱軋機組整體技術裝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。

      鋼鐵行業向高端綠色轉型的同時,本溪提出,要建設綠色鋼鐵基地。

      按照規劃,本溪市將大力發展東風湖鋼鐵深加工產業園區,推進承接本鋼上下游產業配套和延續,建設鋼鐵深加工產業基地;在溪湖區建設國家級廢鋼鐵加工配送基地,加大廢鋼鐵資源的循環利用;以南芬精品鑄件和本溪滿族自治縣人參鐵產業園為依托,發揮本地優質鑄造生鐵資源優勢,建設高端裝備精密鑄件產業基地,使鋼鐵深加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。

      隨著生態治理的深入推進,本溪市獲得一系列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榮譽稱號:省級環保模范城市、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、全國首批綠色發展優秀城市……如今森林覆蓋率超過75%的本溪市,正充分依托自身生態優勢,全力打造另一特色產業——生物醫藥產業。

      據介紹,本溪市目前已在本溪高新區建起生物制藥及疫苗、高端仿制藥、現代中藥、醫療器械、食品化妝品等核心產業,聚集產能超過千億元。2017年,本溪高新區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競爭力排名50強中位列第28位,同時擁有國家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、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、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綜合性大平臺、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等7個國家級高端品牌。

      發展特色高效農林產業

     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,發展高效特色農林產業,做大綠色有機食品加工業、休閑觀光農業和以林下參、遼五味、山野菜為主的林下經濟。本溪大力發展生態農業,并逐步形成“一鄉一業”“一村一品”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局面。

      本溪市桓仁縣地處長白山余脈,是有名的“中國山參之鄉”。山參播種后,要經過至少15年的生長才能成材。山參對土壤、水等自然環境的要求很高。如今,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桓仁送來年產值達21億元的山參產業。目前桓仁山參的種植規模高居全國首位,全國七成山參干品出自桓仁,年產量達3噸左右。

      目前,本溪市的本溪、桓仁兩縣分別擁有4萬公頃刺五加基地,面積均居全國前列。擁有年產2000噸的冰葡萄酒產地和林下參62.16萬畝,在有效地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,實現了“不砍樹也致富”的夢想。同時,通過發展堅果種植產業,還做到“退耕不減收”,通過秸稈青儲和冬季圈養等“封山不禁牧”方式,既保護了林木又推動了畜牧業發展。

      本溪市還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結構,重點發展食用菌、山野菜、中藥材等特色高效產業。目前當地大榛子種植面積1.77萬畝,獼猴桃種植面積1000畝左右。截至目前,本溪市中藥材總產量3.46萬噸,食用菌總產量3.3萬噸,山野菜總產量1.52萬噸,全市農產品銷售收入實現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,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,農產品出口總額累計達1.2億美元。共有各類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經營主體1900家,年利潤總額達9.61億元。

      生態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,林業經濟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,目前本溪已發展以紅松為主的干堅果經濟林30萬畝、以北藥為主的林下藥材31萬畝。

      變生態資源為發展動能

      呼吸著新鮮空氣,聞著陣陣花香,聽著聲聲鳥鳴,看著潺潺流水,鄉間游在本溪南芬區正悄然興起。

      近年來,本溪不斷將生態資源轉換為新發展動能,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,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,大力發展四季旅游、全域旅游,打造本溪文旅特色品牌。

      本溪水洞是本溪旅游名片,這一極為罕見的以自然資源為特色的旅游景點,始終堅持科學合理開發。當地通過創新旅游營銷模式,對生態環境做到“保護先行”“前置發展”,以此占得綠色經濟“發展先機”,做到生態保護和效益增長雙贏。

      本溪還充分利用冰天雪地資源,著力開發冬季旅游產品,解決旅游“半年閑”問題,努力打造全域全季全業態旅游新格局,目前已規劃建設紅色旅游、自駕旅游、溫泉旅游、冰雪旅游、鄉村旅游、工業旅游、森林旅游等13條特色旅游線路,以加快推進旅游業從原始粗放狀態向政府規劃引領和統籌的轉變,完成本溪旅游從景點到全域、從門票經濟向服務經濟、從一次性觀光消費向重復性休閑消費的蛻變。

      如今的本溪市,已成為遼寧省乃至全國聞名的旅游目的地。這座曾經被污染到“衛星上看不見”的城市,成了“風景看不夠”的美麗山城。


      責編:賈婧媛


      手機體驗


      • 微信公眾號


      • 微信小程序


      • 手機版


      • 微分享

      A片高H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

        1. <button id="3z649"><acronym id="3z649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    <legend id="3z649"></legend>
          <th id="3z649"><pre id="3z649"></pre></th><dd id="3z649"></dd>
        2. <li id="3z649"><acronym id="3z649"></acronym></li>